與一般宜蘭的農村外觀並沒有太大的分野,但此地每年的龍舟競賽迴異於其他地區傳統,極具趣味。 為礁溪鄉東緣的一個小村,源自五峰旗瀑布的二龍河(得子口溪)流經此地,傳說二龍村於端午節的龍舟賽並不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,鄉間流傳,早年平埔族噶瑪蘭人依二龍河而居, 當時每戶人家後院皆與河道直通, 因此常有孩童發生落水溺斃的事件,於是當地的噶瑪蘭人便以競渡方式,驅逐水中精怪,祈以超渡不幸的亡魂。 後來雖漢人入墾混居,仍然延續著這個習俗。一百八十餘年來,二龍河上的淇武蘭庄和洲仔尾庄, 兩庄村民莫不視扒龍舟為當地的年度大事。 兩庄各有專用龍船,平時放置「龍船厝」裡悉心維護, 到了端午節, 由年高德劭者帶領祭拜點睛, 接著祭拜河神,然後才是精采的划船比賽。依當地的傳統,比賽時辰在午後, 參賽隊伍也只有淇武蘭與洲仔尾二隊, 庄民可輪流上陣,但不准外人及女子參賽。 比賽方式極特殊,只敲鑼、不打鼓,以站立姿勢划船, 不設計時員、裁判員、發令員,輸贏全憑觀眾和隊員自行認定,兩村選手在起點前約40公尺處立下木椿作為起點標,在大家同聲吆喝下以站立姿勢划動船身至木椿處,若雙方覺得旗鼓相當時便敲鑼示意,表示這次競賽算數,但若有一方認為對方搶劃,或沒有信心贏得勝利,就不敲鑼表示不算,要折回起點重新再來。因雙方認定不同,故常常進行了1個小時卻連一趟都沒有劃完。若雙方都敲鑼示意,則雙方搶奪置於終點處象徵村泰民安、五穀豐登的平安旗,先拿下的一方即獲得勝利,但由於未設裁判,奪旗的先後也常有爭議,以至曾一度中斷,後終因世交之篤與歷史傳承,兩莊復又重掌船槳,熱鬧開鑼。 二庄庄民卻往往自認己方才是勝利者, 因此往往是來來回回賽了十趟、八趟,仍難罷休。 這麼激烈的競賽,爭的是被庄民視為最神聖、吉利的「平安旗」, 以及鄉民們那股「輸人不輸陣」的運動精神。
【注意事項】
※無公廁設施,請遊客們注意。※為維護環境清潔,請勿隨地亂丟垃圾。
【開放時間】
免費參觀,全年無休。
【交通資訊】
⊙路線礁溪火車站 → 溫泉路 → 左轉中山路一段 → 見興農路(宜4線)路牌,左轉直走 → 經私立竹林養護院,再直走 → 二龍河